近段时间,事关伊朗和以色列停火一事,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。
没有想到的是,就在伊朗和以色列停火之后,德黑兰宣布举国欢庆。
此举似乎代表着,以色列在此次冲突中一败涂地?
而伊朗防长在停火后不到48个小时内,就带着伊朗总统的使命出访中国。
当然,伊朗防长纳西尔扎德不是特意出访中国。
而是飞抵中国参加上合防长会议。
这也是伊以双方宣布停火之后,伊朗军方高层首次外出访问。
足以说明,伊朗对于发展中伊关系高度重视。
这其实与中伊铁路开通也有一定的关系。
再加上伊以停火之后,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与中方通话时表示,当前伊以刚刚达成停火协议,形势并不稳定,只有以色列全面停火之后,双方才能开启真正的谈判。
同时,还感谢中方对于伊朗正当立场的理解和支持。
对此,我国外长也做出回应,强调中方支持伊朗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,希望实现持久有效的停火,推动中东局势尽快降温。
当然,这也符合我国一贯的立场。
由于中伊关系近年来得到良好的发展,恰逢上合防长会议,伊朗自然不能缺席。
伊朗也需要借助此次会议,围绕目前的中东局势,与中方当面对表。
毕竟,在短短12天内,伊朗与以色列互相开火,然后又停火。
下一步伊朗究竟作何打算,或者未来伊朗是否会和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进行谈判。
以及伊朗是否会继续进行浓缩铀研发,这都是需要中伊双方进行沟通的。
不是说我们干涉别国内政,而是伊朗需要我们给出建议。
除此之外,伊朗也希望借助此次机会,获得上合成员国的广泛支持。
为接下来与美国的谈判,或者随时可能再度爆发的伊以冲突,做好充分准备。
毕竟,伊以虽然已经停火,暂时没有互相发射导弹,但是在停火初期,双方可是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。
代表着所谓停火协议,不过是“中东版凡尔赛和约”罢了。
对此,巴西公开表示,金砖国家主张在中东建立无核武器区。
俄罗斯似乎也领会了巴西的想法,于是便呼吁以色列尽快加入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》。
言外之意就是说,既然美国不允许伊朗拥核。
那么为了中东的长治久安,以色列也应该被一视同仁,不允许出现核武器。
只有双方互不威胁,中东才能避免卷入下一场战争之中。
但是伊朗在这个时候,正式宣称自己取得胜利。
属实让外界有点没看懂,这究竟是什么操作?
毕竟,德黑兰此前可是举国欢庆,庆祝“对以色列的胜利”,大量伊朗民众手举伊朗国旗、哈梅内伊和近期伊朗军队牺牲人员的照片,并高呼“在与美国的战争中不妥协、不投降”。
此次庆祝活动,从白天持续到夜晚,期间还有放烟花等环节。
同时,此前在以色列轰炸德黑兰之际,逃跑的伊朗民众也驾车返回。
让外界真正不理解的是,伊朗究竟从哪方面认为自己获胜?
从暗杀名单来看,有11名核专家被暗杀。
三名最高军事将领被暗杀。
还有20名高级将领被暗杀,以及一名关键部门高层被暗杀。
在伊朗民众和经济方面,伊朗平民死亡人数是以色列的20倍。
国家关键设施损失程度,远在以色列之上。
伊朗唯一的战果就是以色列的拦截弹库存见底,以色列大量建筑遭到重创。
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,此次都不能称之为伊朗大获全胜。
自然也就无法认为以色列一败涂地。
上一个指输为赢的国家可是印度,明明被打出一个六比零的战绩,硬生生宣称自己获胜了,举国欢庆10天。
还组织庞大的宣讲团。
花费数千万美元去全球各国政要那里宣讲自己的胜利。
而伊朗此次只是举国欢庆一天,没有组织全球宣讲团。
代表着伊朗的赢学功底不如印度,修炼的只是“小乘赢法”,想要获得“大乘赢法”估计得去天竺取经了。
没有想到的是,除了伊朗宣布自己赢了之后。
以色列也宣布自己赢了,美国也宣布自己赢了。
这一下可是让外界有点看不懂了。
尤其是特朗普,不仅公开宣称美国在伊以停火这件事上,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赢了。
甚至还赢到直接将战争娱乐化,把歌词直接都改为“炸呀炸呀炸伊朗”,公开发布在互联网上。
这一操作真的是震碎外界的三观。
当初印度惨败之后,顶着被打了一个六比零的帽子,公开说自己赢了。
结果此次中东更加离谱,冲突结束之后,参与方都说自己赢了。
可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,战争没有赢家,都是失败者。
如今看来,国际局势的发展告诉我们,战争“没有输家”。
只要自己认为赢了,那你一定赢了。
这样一来,似乎只有我们属于例外。
毕竟,我们一直都没有忘记那百年国耻,一直没有忘记当初我们输得有多惨。
之所以这么做,与一段历史有关。
沉浸在1841年,靖逆将军奕山在广州战役中惨败,被迫向英军支付600万银元并撤出广州城。
结果在递交的奏折中,奕山宣称自己“大获全胜”,烧毁英国两艘军舰、四艘大板船,击毙的英国人不计其数。
对此,英国也没有声张。
但是奕山对于给英国支付600万银元这件事没有隐瞒,只不过将其称之为“商欠清偿”,意思就是说将欠英国商人的钱,还给英国人罢了。
从这一点上来看,所谓“莫迪老仙”还是无法和奕山相比。
至少莫迪没有宣称“印军击落六架巴基斯坦战机,击毙无数巴基斯坦飞行员”。
可是当战败的消息瞒不住之后,清朝被迫签署《南京条约》,而道光皇帝依旧不认为这是失败。
在道光对国内的谕旨中是这么说的,之所以签署《南京条约》,是所谓的怀柔政策,体现清朝体谅这些远道而来的英国人不容易。
而开放通商口岸也是“恩恤”。
至于给英国的赔款则属于“抚恤银”,割让香港是“赏赐通商之地”。
看看,这得多么离谱,这不就是“指输为赢”吗?
美印所谓的“赢学”完全就是“抄中国的作业”。
此举也导致,随后的《天津条约》是“夷首乞求抚绥,朕恩准所请”。
《北京条约》是“准其输诚归化,永息干戈”。
甚至在清朝的科举考试中,均开始强调所谓“华夷之辩”,在教材中将西方描述为“未开化蛮夷”。
如果不按照这个写,将会直接被淘汰。
到了甲午战争结束之后,清朝面临2.3亿两白银的赔款,清朝对其的定义是“援助日本灾民”,因“天朝仁义,不忍领邦困苦”。
甚至还大肆吹嘘,清朝在甲午海战中取得胜利。
各地公开展示的宣传图中,内容就是“威海卫大战得胜图”,证明清军在海上打败了日本人。
以至于后来的宣传越来越离谱,甚至还出现了“俘虏日本高级指挥官”的情况。
就连李鸿章与各国使节议和一事,也被清朝描述为日军在李鸿章面前下跪。
这些宣传画至今还被大英图书馆保留。
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就是清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阶级稳定性,如果承认战败就相当于否定了所谓“天命所归”的统治合法性。
这一点其实和印度、美国、以色列以及伊朗极为相似,均强调自己的“天命所归”。
莫迪以宗教治国,将印度教列为自己的统治手段。
为了获取选票,莫迪多次宣称自己是被“神明选中”的人。
这也是为何外界会戏称莫迪是“莫迪老仙”的原因所在。
伊朗与印度的情况差不多,同样属于依赖神权治国。
伊朗的存在合法性,同样是因为被神选中了,所以绝对不能认输。
只不过对于一个国家而言,虽然可以通过掩盖真相,换取统治阶级一时的平安,但是也会因此摧毁整个国家修正自身错误的能力。
就相当于明明知道自己错了,结果还是拒绝承认错误。
此举只会导致举国上下陷入一种疯狂的自信心倍增的状态之下。
老话说,骄兵必败,印度此前在交火中已经以身作则,让大家明白,骄兵必败。
如今伊朗还举国欢庆,这样一来,伊朗未来也许只能搞一搞洋务运动,彻底变革完全就是幻想。
对此,也让君明想到了胡塞武装那些在战争中失去肢体的士兵,宁愿坐着轮椅和拄着拐杖,也要参加阅兵。
别看胡塞只是武装分子,却具备一些主权国家都不具备的优点。
那就是知耻而后勇。
如果一个主权国家,只能接受成功,不能接受失败。
那么距离下一次失败,只会越来越近。
更别提,伊以冲突只是暂告一段落,随时可能爆发新的冲突。
如果三方势力均遮掩真相,只会导致中东更加混乱,谁都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,都是失败者。
这一点,伊朗一定要搞清楚,莫天真勿糊涂。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